您的位置: 主页 > 健康科普 >“抑郁和躁狂双双发作?我该何去何从?”

“抑郁和躁狂双双发作?我该何去何从?”

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

时间:2021-09-01 14:54

浏览量:130

  前言:1890年,著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在精神多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据后人分析,折磨梵高多年的精神疾病,或许正是双相情感障碍。

  如今,双相情感障碍仍然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它是造成20岁以下年轻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疫情期间不能外出及正常返校,整日呆在家的小慧心情变差,变得闷闷不乐、缺乏交流,对很多之前感兴趣的事情,兴趣不再,学习也变得不认真。

  小慧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差,很自卑,出现自杀行为,被家长发现后送至医院就诊。

  就诊后诊断为“抑郁症”,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但半年过去了,小慧抑郁情绪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出现摔东西、打人等冲动行为。

  近日,小慧在父母的陪同下,预约来到我院——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看诊。

  经过黄金贤主任与其父母的沟通了解到,小慧曾有一段时间兴奋话多,说话夸大,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

  父母虽注意到这些情况,但觉得是正常行为,就未加以重视。

  最终,经过病史、专项检查,及黄金贤主任的详细问诊,诊断其应是“双相情感障碍”。

  1、双相情感障碍极易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误诊非常多,尤其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

  它和抑郁症虽然都属于心境障碍,但在治疗原则上显著不同。

  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率高于抑郁症,如果按照抑郁症治疗,一是对抗抑郁药物有抵抗而让人感到难治;二是解除抑郁后,会导致转向躁狂,发病频率明显加快。

  而发作频率越快,治疗难度越大,患者自杀风险越高。

  2、自杀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大的威胁

  大约25%-50%的人会在患病后的某个时间有自杀打算,如未经过规范治疗,有15%-19%的人最终会自杀。

  研究发现,在曾有自杀打算的患者中,10年内死于自杀的人达1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6-25岁的青少年大多数高中、大学生,血气方刚,本身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加上遭受双相情感障碍的折磨,常常会诱发自杀。

  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

  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障碍,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高峰与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相比之下,重度抑郁患者的心境只沿着单极(低谷)发生波动。

  3、在躁狂的“巅峰”状态

  患者可能会体验到兴高采烈或欣快的心境(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或急躁的心境(极度愤怒和敏感),对睡眠的需要降低,且对自身的能力抱有迷之自信。

  与此同时,奔逸的思维还会让患者更加健谈。

  与平时相比,患者的精力和行动力都会明显提高,注意力和知觉感官都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躁狂停歇后,患者可能会逐渐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也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跌入重度抑郁之中。

  某些患者会从正在形成中的轻度抑郁的基础上步入重度抑郁,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感觉良好时突然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

  会变得极度压抑或极度沮丧、体重减轻、食欲减少、感到疲劳却难以入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沉思中构想自杀的计划等。

  躁狂或抑郁的发作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数月。

  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不同,大约有40%的患者并不会交替地体验到抑郁与躁狂,而是同时体验这两种心境。

  4、如何鉴别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出现抑郁与躁狂的交替出现,在两者之间,情绪可以是正常的。而抑郁期或躁狂期的发作是没有规律的,发作时间可能持续数周,也可能一天要经历数次抑郁与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期可能的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睡眠增多、兴趣减退等。

  躁狂发作期可能的表现:心境高涨、易激怒、精力旺盛、不知疲惫、睡眠需求极少、过度自信、注意力容易转移、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轻躁狂发作期可能的表现:与躁狂相似,但症状有所减轻,持续时间可能更短,自己通常感觉状态良好,但周围人能察觉出异常。

  当自己经常出现以上这些症状交替时,则要怀疑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并及时就医诊断。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最重要的治疗方式,长期、规律地服药,可有效减轻疾病的发作次数及发作严重程度。

  此外,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的良好合作,不同患者的表现不一样,用药量不一样,心理干预也不一样。根据患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医生往往要制定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靠自己的意志往往难以稳定病情、重回社会,因此,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很重要。在疾病发作期控制其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其坚持服药,都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帮助其做一个“情绪正常的人”。

 

本文地址: http://www.yxyfsyy.com/jkkp/406.html


上一篇:家属应如何陪护精神类疾病患者~
下一篇:选择恐惧症:“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